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荐书

人生最多的伤害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17-10-16 15:3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我先后两次赶赴灾区救援,发现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人们哀伤、麻木、迷茫,在遭受如此大的灾难后,首先需要处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但当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媒体和救援部队撤离后,心理创伤会慢慢显露。短暂的救援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

  2008年9月,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华夏心理网的邀请,爱人和我带着 10岁的女儿与“5·12心灵守望计划”心理援助团队驻扎四川三年,为灾区几万名师生提供心理援助、压力管理、留守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训、危机干预服务和放下过去的梳理。

  在汶川救援的三年,我震惊地发现,地震对人的伤害很大,但相比于地震,更大更多的伤害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夫妻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以及各种其他关系。

  记得有一家三口,震后安然无恙,房子也没有倒塌,可妻子非要和爱人离婚,我问她:“为什么经历这么大的灾害,全家幸运平安,不好好过日子,还要离婚?”她说地震发生时,她和爱人、不满一岁的孩子在楼上睡午觉,被震醒后,只见危机之中,她丈夫抱起个枕头就跑了,没管孩子,也没管她。她说不管她倒也算了,可她不能容忍他连孩子也不顾,太自私,这种在生死关头极端自私的人,怎么可以做丈夫?怎么可以做父亲?她的丈夫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一脸的无辜和懊悔。其实,这对夫妇都不知道的是:人在危难之中的反应是下意识的动物本能的反应,也就是遇到危险时,会不自觉地躲开或逃跑。这种误解,在灾后的群体中很常见。

  还有一位父亲,地震发生后,当他幸运脱离危险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教学楼里的女儿,不顾一切地冲到女儿所在的教学楼,楼房已倒塌,他想进去救女儿,但在倒塌的教学楼周围,已经拥满了学生的父母,向他呼喊着去救他们的孩子。他在巨大的压力下,去了另一幢倒塌的教学楼,掏挖被埋的学生,内心极其纠结和痛苦,被埋的女儿近在咫尺,他无能为力,只能去救被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挖出被埋的孩子,希望能够把这些孩子救出来,就可以救自己的女儿,他救了很多孩子。等他再次跑回埋着他女儿的废墟时,其他人已将他奄奄一息的女儿救出来了。他抱着满身是血的女儿,飞奔到医院,到医院后不久,女儿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医生说,要是早点来,就有救了。我对说这种话的医生有种想打人的冲动。因为这句话,把这个父亲永远地钉在了无尽内疚、自责的十字架上,不仅是他自己,他的妻子和家人,都把女儿的离去归咎于他。从此,他开始酗酒。灾后,他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他对我说:“这个‘英雄’是女儿的血和命换来的,每次被人称为‘英雄’,我内心有强烈的负罪感。”

  更有甚者,一个女孩,幸免于地震灾难后,在防震棚里躲雷雨、躲余震,她的姨父却趁其他人不在的时候强奸了她。可怜的孩子,躲了天灾,却没有躲过人祸。

  记得电影《唐山大地震》里的姐姐,让她痛苦不堪、几十年耿耿于怀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妈妈的一句“先救弟弟”。

  许许多多的孩子和成人,都曾说过,父母的争吵和打骂,比地震本身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更多。

  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在关系梳理中放下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伤痛,都可以在关系中疗愈。我开始思索和研究,怎样才能使人不被这些痛苦所困?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受过专业心理训练的人很少,可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放下过去、少忧未来、感受当下?数十年积累的国内外实用的理念和方法,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认识到只有“助人自助”才能最有效地帮助自己,帮助别人道理,人实际上听的都是自己的道理,即便听别人的道理,也是他认同的道理。

  我开始整合国内外资源,创建了“放下过去、不忧未来、感受当下”的助人自助的服务系统。

  掌控了情绪,一切在手中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过往,我深深地感悟到: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一路走来,和周围各种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不接纳,对父母的抱怨,对爱人的失望,对孩子的担忧,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被他人误解、欺骗、指责、不尊重、不认可甚至攻击。

  总之,人与人关系越近,所产生的搅扰和苦恼就越多。

  从商界大腕、政界人物、社会名流、各种明星到普通百姓,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在受“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之苦。每天都有一些人因为情绪失控,用暴力对待他人,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活在纠结、焦虑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而由不良情绪导致的多种迁延难愈疾病的种类也在飞速增加。每当我听到身边各种抑郁、焦虑、自杀、暴力等案例,想到导致中国15~35岁群体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疾病,不是意外,而是自杀时,我就想大声呐喊:作为国家、学校、各种机构、媒体、家庭,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成绩、业绩、面子、成功,而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在遭遇各种不如意的时候,在失望甚至绝望中学会调整、梳理、关怀、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自伤,也不伤人,少患病!

  我们每天都非常忙碌,操心很多事情,可是对决定生老病死、决定幸福的关系和情绪,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管理。

  在医学领域求学实践二十余年, 教育心理学领域实践十七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所经历的一切,以及许许多多人所经历的折磨和痛苦,有没有方法避免、减轻或减少?人真的非要经历如此多苦痛,积重难返到没有选择的时候,才去改变吗?

  答案是:太多的苦难没有必要!太多的苦难源于无知!方法肯定比问题多!

  二十一世纪是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世纪,许多新的发现,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更多的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来修复情绪的创伤,强大心灵。

  现在,我们出门旅行会乘汽车、火车、飞机,过去用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花几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但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许多人还活在骑马、坐驴车的年代。

  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帮我们“放下过去、少忧未来、享受当下”的科学之道,更有不少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压力、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只是鲜为人知。

  我认为,人生应该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情绪管理;如果人生只学一门课,也应该是情绪管理,而不是数理化。

  因为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命运,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幸福!

  我的第一本书《不完美,才美》出版后,许多读者问得较多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在情绪不宁时能够很快恢复平静,保持与人的和谐?”我也自然联想到每日新闻中播报的,周边朋友的、同事的、学生的、家长的、夫妻情侣的大量案例——由于情绪失控引发各种矛盾,最后导致关系破裂,甚至在与恶劣情绪的纠缠、挣扎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让自己的生命以罹患疾病,甚至以自灭的形式消失。由此,总结自己和曾经帮助过的许许多多的人的生命历程,我想,分享一本关于如何梳理自我情绪的书,也许能够使大家看到自己生命的全相,不会因为陷入不良情绪的死角而备受煎熬,不会使生活常常充满焦虑、恐惧、担忧、不满、愤怒、悲伤、怨恨、内疚,羞耻,不会让本该活得美好的日子变得黯然失色。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不管做什么,忙什么,其实都在为两个字而忙,那就是——幸福。生活是否幸福,过得好与不好,是否完满,不仅仅在于成就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了什么。感受宁静、和谐日子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幸福的多少。

  静心想想,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甚至硕士、博士毕业,绝大多数人从未学习过决定我们幸福程度的根本方法——如何与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相处。好消息是,只要开始学习和践行,不管你是什么年龄都为时不晚,你的心境都可以变得淡定而宁静。

  在这本书里,我将分享自己体验和见证过的一切,希望读这本书的你,在别人的生命故事中照见自己,并因为这份看见,感到通向美好生命的路并不遥远。只要学习,愿意改变,所有不堪的时刻,都可以变成托举我们向上的能量,生命更加丰厚的起点,而人生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