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推动农村阅读开展

2017-02-21 15:49:00 来源: 作者: 汪亚军

  ——当前农家书屋“空壳化”的原因及建议

  作者:汪亚军

  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山东,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城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全民阅读的薄弱点和难点集中在了广大农村地区。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权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逐步提升农村阅读率,是实现书香山东美好愿景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农村和农民而言,农家书屋是提供阅读场所和信息服务的主要阵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服务作用的效果好坏,对推动农村阅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家书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自2007年开始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以来,我国已建设农家书屋60多万个,中央财政投入累计已超200亿元。10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

  山东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截至2014年9月,全省已建成农家书屋7.2万家,提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数量超过全国1/10,位居全国第一位。此后,我省对部分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的探索和试点,已有近万家实现了数字化升级,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不可否认,经过近10年的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图书数量、设备设施、书屋场所等硬件建设上,的确投入了很多,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服务效果方面,部分书屋虽已建立、配套设施也较齐全,服务效果却难尽人意,“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以笔者所在的济宁市兖州区为例,全区已建成农家书屋406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其中图书1000册以下92家,1000—2000册172家,2000册以上142家。据调查,近三成书屋常年不开放或极少开放,有的书屋虽能开放但借阅者屈指可数。在多次与其他地区、县市区的同仁交流后得知,其他地区或县市区情况也大致相同,有的“空壳化”比例或许更高,这已是农家书屋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的严峻问题。

  二、农家书屋“空壳化”的原因

  通过业务工作实践、走访农村群众、与镇村文化工作者交流等方式所知,造成部分农家书屋“空壳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图书问题大,吸引力差。图书资源是农家书屋的主角和灵魂,但这个主角却优劣不齐,问题丛生。

  一是内容陈旧,早已过时。较早建立的农家书屋,距今已10年,后续的以政府行为的图书补充更新数量有限,农村因资金有限自购图书也难以实现,导致大部分图书内容早已过时。

  二是复本率高,同质化严重。在早年的图书配送中,部分图书副本率高达10多本,图书数量虽很可观,品种质量却有限。而且所配送图书千村一面,图书同质化严重,读者很难在有限图书中找到需要的图书。

  三是与实际结合差,缺乏针对性。农家书屋图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种养殖等科技致富类图书,这本与农家书屋的职能定位相符合,但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部分镇(街)、村(居)群众外出打工者居多,从事农业生产者越来越少,这部分图书已逐渐难寻读者。农家书屋目前面临的主要群体应是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由于缺乏针对性,儿童类、老年类图书所占比重小。

  四是图书采购和配送环节存在问题。2015年以前,农家书屋图书采购一直由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各地文化部门负责配送。图书普遍质量较差,与各地实际需求结合度不高,可读性不强。2015年,实行由省新闻出版局提供国家、省级图书目录,由县级文化部门在目录内挑选图书,这对图书选择有了一定自由度,是一种配书形式的进步。但在实践中,由于各地图书遴选不一致,有些出版单位因为需求量小,盈利微薄不愿意供货,造成目录中的图书难以到位,成为一种尴尬的境况。

  (二)管理不到位,服务工作难以开展。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关键,在这方面,个别镇、村对该项工程认识不到位,部分农家书屋缺少有力的人员和经费、制度保障,成为书屋“空壳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没有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分为镇级农家书屋和村级农家书屋。镇级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般由文化站长兼任,而多数文化站仅站长1人。文化站长不仅担负着本镇(街)繁杂的各类文化工作,还承担着镇(街)交派的其他任务,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分身乏术。村级农家书屋多为村委的会计、妇联主任兼任,因没有额外报酬,自身还要忙于生计,也将农家书屋这项工作置于可有可无的地步。

  二是缺少相关资金保障。部分村(居)因资金紧缺问题,考虑到书屋开放的用人、用电、用水等日常管理维护都需要投入,于是“铁将军把门”,只有业务部门进行辅导或上级检查工作时才临时开放,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装点型书屋。

  三是制度约束性差。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管理机制不完善,村干部和书屋管理人员监管责任不明确,图书管理过于随意,登记造册不严格,导致书屋管理不能形成规范化、长效化,甚至于有的书屋图书流失严重,人情化借书和赠书现象存在。此外,管理人员更换频率快,造成责任性不强、业务能力欠缺等。

  (三)选址不亲民,服务便捷性弱。当前,部分农家书屋选址存在问题,如有的一室多用,既是农家书屋,又是会议室,还是棋牌室等等,读书阅览很难开展;有的选择使用闲置多年的破旧房子,条件过于简陋,夏天酷热、冬天严寒;有的村办公场所富丽堂皇,但将书屋设在三楼、四楼,且戒备森严,缺乏亲和感,也使老百姓望而却步。实践证明,开展服务效果好的农家书屋选择位置对农民群众而言都比较便捷,而且没有什么门槛,如我区兴隆庄镇的堡子村,漕河镇的薛朱刘村,酒仙桥街道的琉璃厂村等紧靠村民文化广场,人气旺盛,服务效果好。

  (四)农村群众阅读习惯还亟需培养和引导。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电视、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必备信息来源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获取信息资源更为便捷和丰富,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全社会的一大趋势。因此,与农家书屋存在的诸多不完善因素两相比较,很多人都选择了现代阅读手段。这也是部分农家书屋“空壳化”的一个原因。由于多数农家书屋不错时开放,这部分群体也没有时间进入书屋。但对少年儿童、农村老年人而言,不具备数字阅读条件和数字资源辨识能力,亟需加强对他们的纸质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三、解决农家书屋“空壳化”的建议

  针对以上农家书屋“空壳化”问题,必须从管理机制、图书资源、人员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有效解决。

  (一)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农家书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单位的共同参与,需要社会综合力量的齐抓共管。虽然各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有的已将该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出台了“建设方案”、“管理办法”、“施细则”等文件,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服务都进行了安排部署,但在管理机制上仍需细化和完善。如,图书多长时间进行补充更新?后续资金不能保障怎么办?管理人员缺位怎么办?服务不能开展如何解决?图书、设备等国有资产流失怎样问责?怎样进行定期考评,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等等。这些都需要刚性的约束,而且要加大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保障农家书屋健康持续运行。

  (二)严把图书质量关,选购适合农村的图书。要从长远考虑农家书屋的发展,把财政的钱用在刀刃上。主动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充分尊重农民的话语权,不断更新和引进适合农民需要的书籍。根据实际,调整图书采购比例,以服务青少年、老年人为重点。农家书屋书籍招标采购过程,要对外公开、透明。要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代表参与到书籍招标采购的全过程中来。

  (三)解决书屋管理员问题。一切工作的关键问题是人。解决农家书屋“空壳化”必须解决书屋管理员问题。对于部分镇村两级农家书屋,一是可采取由各镇、村(居)选用有责任心、有闲暇时间、有文化水平的退休教师、干部等人担任书屋管理员,每月给予象征性补助,以示对他们的尊重,此项资金由各镇(街)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可由区政府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招聘管理员,签订就业合同,加强培训和管理,用正规的队伍来保证书屋的开放和服务。

  (四)将部分农家书屋纳入全区总分馆模式。镇级农家书屋一般来说,图书数量多,辐射面大,但恰恰由于管理不到位最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实施公共图书馆与镇级农家书屋总分馆模式,各镇级农家书屋作为图书馆的分馆,其人员、图书、资金、服务活动等均受图书馆的统一管理和指导。新建大型社区也可实施这种模式,大型社区将原来多个行政村合为一体,各村原有农家书屋可整合资源,合并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分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也可节省相关支出。这样,可有效确保镇级农家书屋、大型社区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而且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相一致,适合全国各地总分馆发展的趋势。

  (五)开展拓展活动,提升吸引力。农家书屋必须增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要转变只有简单的借书、阅览的服务模式,多开展一些主题征文、读书演讲、讲故事、看电影、文体比赛等拓展型活动。尤其在寒暑假,要针对青少年需求,开展作业辅导、作文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吸引各类群体走进书屋,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书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