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万象

目不识丁陶华碧成就“辣酱帝国”女皇

2017-12-15 10:33: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陶华碧,没读过书,不懂财务,但踏实诚信,有营销天赋,记忆力惊人。从无名小店到辣椒酱帝国,她缔造了一个创业神话。从一穷二白到一年销售收入几十亿。一瓶在国内卖几块钱的辣椒酱竟然登上了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如今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老干妈”辣椒酱的身影。

  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做了“国民干妈”

  她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远山村,没上过一天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42岁的时候还靠卖凉粉和冷面勉强维持家庭生计。在外人看来,她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然而,她却绝地反击,不再听从命运的安排,翻身做了“国民干妈”。经过近20年的奋斗,如今她身家70亿元。她就是“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她在国内被尊称为“老干妈”。

  不仅如此,“老干妈”还风靡全球!国外被称为“教母”。国际友人是这样评价“教母”的: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让你血脉贲张、全身发热、欲罢不能的“女人”,她的名字叫“老干妈”!“老干妈”有着女神般的内涵,其外表和价格却始终平易近人。

  陶华碧在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情况下,独自打拼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她激励年轻人,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大声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逼自己一把,以“辣”浸入别样的人生

  陶华碧,原名陶春梅,1947 年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20年后,情窦初开的陶华碧遇见了她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恋人——一位老实巴交、人品好、做事认真的地质队小会计。两人从相恋到结婚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由于丈夫多病,照顾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就落在陶华碧这个弱女子身上。为了生计,陶华碧一开始靠卖米豆腐来维持一家子的生活。

  1989年,注定是让陶华碧永生难忘的一年。这年,丈夫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这无疑给本来就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份沉重。陶华碧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椒酱。它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顾客的,后来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一直叫到今天,响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和全世界。由于豆豉辣椒酱风味独特,很受当地老百姓(603883,股吧)喜欢,买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在贵阳市南明区区长的支持下,陶华碧开办了陶氏风味食品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豉。

  陶华碧还在摆摊的时候,有一次儿子病了,她向一个姓杨的老师借了100元钱。过了几天,陶华碧准备好钱还给杨老师,杨老师竟然两个月没有来买菜。陶华碧着急呀,她辗转打听到杨老师在航天器材技术学校工作,就找到学校去还杨老师钱。门卫告诉她,杨老师出国了,估计几个月后才能回来。

  离开的时候,陶华碧发现学校不远处是个冷面摊位,就去要了一碗冷面。陶华碧一边吃一边打量这家小饭店,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却不多。她吃着冷面,觉得比起自己在家做的,味道稍微差了一点。

  陶华碧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她招呼饭店的女老板:“妹子,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正发愁生意难做,听了陶华碧的话,问道:“大姐,你说我有什么法子呢,别人不来,我也不能硬拉人家买我的冷面吧。”

  陶华碧微微一笑:“给你说句实话吧,你这面做得不够地道。我教你一个法子,看看行不行!你看,你这面要用火蒸出来才有筋道,用水煮的就差一些。还有米豆腐放的石灰有点多了,硬邦邦的,另外就是你这辣椒油,火候没到就起锅了,吃起来不香。”

  女老板这才恍然大悟,她请求陶华碧到这儿打工。

  从此以后,陶华碧在家做了凉面、凉粉和辣椒油给女老板送去。陶华碧做得的确好吃,尤其是用了她亲手炸的辣椒油,和着冷面和豆腐,简直是香喷喷。陶华碧的手艺给这家小店增加了人流,就这样干了两个月,杨老师出国回来了。

  陶华碧把钱还了杨老师,杨老师早就忘了这100元钱的事了,她没想到隔了好几个月,陶华碧还记着还钱。杨老师问起陶华碧的近况,陶华碧喟然长叹,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色。

  她的压力太大了,今天被杨老师蓦然提起,她想流泪,可是她忍住了。她可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即使有流泪也得回家流去。

  陶华碧给饭店女老板送辣椒油次数多了,渐渐地,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她亲手做的辣椒油。有一次,陶华碧由于劳累,浑身不舒服,就没炸制辣椒油,结果几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因为没有辣椒油,这几位客人满腹牢骚,有位客人还以为女老板舍不得送,掏出了一沓100元的钞票。那时候100元非常值钱,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挣100元左右。

  “写名字比剁辣椒难”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地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 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去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贵阳第二玻璃厂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她的长子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 ( 贵阳话:太难了 )!”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画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充满人情味的“干妈式”管理

  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

  公司管业务的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多年来一直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

  对“老干妈”的管理,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也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 200 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多人,“老干妈”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时,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

  除了“干妈式”管理之外,陶华碧在公司结构设置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

  自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