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撷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山东人

2014-09-11 08:29:0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顾则徐
在威海卫的劳工营,英国招工局对华工进行了筛选和简单的军事训练。

  1918年协约国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评价华工为“第一等工人,亦可为卓越之士兵”,这应该跟华工以山东人居多密切相关。

  中国参加一战,分军队与华工两部分。军队方面,海军有海容号巡洋舰,陆军方面有参战军与赴俄支队。参战军是边组建边训练边准备开拔,具有战略预备队的意义。参战军有三个师,其中马良第二师驻扎济南,所部已经向青岛移动、整备,随时准备从海路开拔前线。马良第二师是以山东人居多的军队,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力投入战场,那么,首先上战场的将是山东人。中国方面在前已经投入战争的人员是华工,华工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山东人。

  所谓华工,实际上就是不拿枪的战士。凡战争,军队能够投入一线作战的部队只能占30%-50%,其余部分需要用于后方防务和后勤;即使投入一线作战的部队,也只能是部分投入战斗。一般来说,战争现代化水准越高,所需要解决后勤、工事等问题的人力就越多,直接投入一线作战的战斗员数量反而越少。一战的特点是大规模使用远程火炮、机枪、滑膛步枪、圆锥柱形子弹和飞机,因此,欧洲战场无论西线、东线,都发生了战前谁都没有估计到的空前伤亡,各方出现了兵员严重损缺的危机。因此,当华工投入战争,协约国就得以将后勤、工事等作业让华工承担,抽调兵员补充一线战斗。

  输出华工是中国政府与协约国之间的外交和战争合作,由于中国直至1918年8月14日才正式向德、奥宣战,所以,形式就采用了商业劳务输出的方式,最重要的输入国是法国、英国、俄罗斯,此外美军也使用了大量华工。一战期间中国到底输出了多少华工,至今尚无准确数字,我估计总数应在25万人左右。这些华工基本来自于山东、直隶、河南、东北、江苏、安徽、两湖、江西、两广、云南等。法国、英国及美军使用的华工不少于17.5万人,其中山东人占的比例应该不少于80%。俄罗斯使用的华工不少于3万人,以东北人为主,其次是山东人,如果考虑到当时东北人大量是籍贯山东,按照那时候盛行的祖籍分辨习惯,认为俄罗斯华工基本是山东人也完全可以。

  法国招工最重要是通过天津成立的以李兼善律师为总经理的惠民公司进行,该公司1917年8月在青岛成立由张执中负责的分公司。英国先以威海卫为中心,后来也移至青岛为中心在山东招工。俄罗斯在山东主要通过私人公司招工,以烟台为基地。即使他们在其他地区招工,由于通常是在口岸、交通枢纽实行,因此,也是以已经离开故土外出打工的山东人为首选。当然,他们在山东以外地区比如天津、浦口等地,招收到的是否真是山东人也未必,由于他们偏爱山东人,前去应招的其他地区者将自己籍贯填写为山东也有可能。

  在山东本身而言,西部地区应招为华工的人较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最多是登州、莱州两府人士,这是山东最主要的苦力地区。其次是青州、沂州、胶州。西部主要集中在兖州、泰安、济南。

  为什么如此偏爱山东人呢?从当时中国各地区人的体格比较来说,山东人总体上身材较高,体重较重,有“山东大汉”之称,比较适合强体力劳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山东人有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品格,比如1904年创办的《东方杂志》曾经这样描述山东人:“彼等于旅行途中,能忍风霜雨雪之苦,敝衣褴褛,毫不介意,背负大粗布之囊,内储自制馒头,约数十余日之量。遇食时,则憩息路旁有井水之地,汲井水而食馒头。其唯一佳肴,则以铜板一枚,购生葱伴馒头而食之,入夜不肯投宿客栈,常卧于人家之檐下。一旦从事工作,不辞劳苦,不避艰难,虽酷热严寒,彼等亦无感觉,惟孜孜焉努力于劳动而已。”从当时的战争水平而言,除了还没有军事技术外,这样的人已经等于天然的优秀士兵了。1918年协约国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评价华工为“第一等工人,亦可为卓越之士兵”,这应该跟华工以山东人居多密切相关。

  非常遗憾的是,至今关于山东华工的研究仍近乎空白,还没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求证其准确数字、搜寻名字和事迹。这不仅是山东伟大历史的缺憾,也是中国学术的缺憾。(顾则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