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撷英

美国传教士郭显德与烟台

2013-12-27 09:50:0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安家正

  原标题:郭显德与烟台

  □安家正

  有一个人的名字与“开埠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著名牧师,美国人郭显德。

  郭显德1835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名门豪族。28岁时,具体说就是1863年6月4日,又娶了一名贵族小姐为妻。他们新婚不到一个月,7月3日就踏上了征途,从纽约登船,绕过好望角到上海,这个行程需要六个月。

  这可不是甜蜜的新婚蜜月,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吃不到任何新鲜食物,以致所有的船员都先后得了坏血病,只有一名船员例外,勉强操纵着舵轮。郭显德也得了很严重的慢性腹泻,以致后来折磨了他20年。船到上海的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许多医生都劝他返回美国。至少也要留在上海,不要到山东的穷乡僻壤去。

  但是,他为了布道,用他的话说,就是“完成上帝的使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终于在1864年的春天到达了登州(今蓬莱)。

  蓬莱的土绅绝不欢迎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郭显德和同船来的狄考文夫妇三家根本租不到房子,只好挤在一所破旧已久、荒草丛生的庙宇里。

  1864年8月,郭显德夫妇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蓬莱,拒绝了美国长老会本部让他们去北京的安排,毅然到了烟台,要在一个“没有一个皈依教徒”的地方开始“光明前景微乎其微”的工作。

  他们在珠玑村买了一所当地人没人敢住,据说是“闹鬼”的房子,从此开始了他在烟台半个多世纪的生涯。这个远离闹市小村庄后来成了基督教在烟台的一个活动基地,外地来烟台的传教士都要在这里中转。

  1865年4月,他开始了首次巡回布道旅行,之后,他的足迹踏遍了胶东各地,在穷乡僻壤的集市上,当然受到了围观他只恨自己受到了语言的限制,不能更清晰地表述基督教的教义。在莱阳的客栈里,他遇到了一名极具个性的学者王淬,送给他一本《马可福音》。王淬一夜就全部读完了,并且从此以后就皈依了上帝,连同他的儿孙都成了基督教徒。这给了郭显德巨大的鼓舞。

  1865年12月,他回到了烟台,试图开办一所男校。历经许许多多的磨难才招了三名学生,还因为受了邻居的威胁都跑掉了。但是他并不气馁坚持办学。1866年12月创办文光小学(男校)和会英小学(女校)。这标示着烟台近代教育的最初成果。1886年,把文光和会英合并扩充为文会书院。数年之后,烟台布道站已经办起了50多座学校,其中有著名的益文中学。

  1875年(又说是1866年)以5700元买下了同乐街(今市府街)37间房,创立博物院,陈列珍禽奇兽和矿石标本。据统计,每年到博物馆参观的达到80000—95000人次。当时烟台的青少年鲜有不到博物院玩耍的,它确实为培养烟台孩子的博物做出了贡献。迄今那两条巨大的鲸鱼额骨还放在烟台市博物馆的角落里,作为历史的见证。

  郭显德的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医院、幼稚园、花边作坊等等,1890年同继配夫人苏紫兰在玉皇顶开设诊所,成为后来著名的毓璜顶医院的前身。还创办了玉皇顶幼稚园,办了最早的幼儿园师范学校。

  看他晚年的照片,已经是一个十足的中国老人了。他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中国。1921年,郭显德以85岁的高寿病逝在烟台,葬于万国公墓。

  烟台人是不会忘记他的,为了纪念他,烟台益文学校历届校友集资建成一栋三层楼名之为“思郭楼”。历经80年的风雨屹立如故,就是现在烟台二中的旧楼。最近据说是已经拆掉了,但是口碑却是永远拆不掉的!

  义和团“扶清灭洋”,但是有一个“内部通知”:“洋人不杀郭显德,华人不杀赵斗南”。厚重的口碑保护了郭显德,给他提供了“无形的盔甲”,真的是刀枪不入。因为作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