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齐鲁历史

寻脉聊城: 武训祠内,朗朗书声唱义举

2016-04-21 16:44:00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

  武训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末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人。他一生艰辛贫寒,却致力于兴办义学。此举完全是从其自身因“不识字”致贫所感悟,此后,他倾尽一生时光,乞讨兴办义学,让其他更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免费上学,最终他执著的办学精神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连续兴办三所义学。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在自己兴办的义学御史巷义塾外,听着义塾学童朗朗的读书声而笑终,终年58岁。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东街武训希望小学内,整个武训祠景点包括5个主要组成部分。走进武训希望小学,一眼就可以看到正面的武训纪念堂以及堂前伫立的武训先生的半身雕像。通往纪念堂的道路两旁立着两排整齐的石碑,这个景点就是“百米碑廊”。碑廊共有石碑26座,石碑上是张学良、冯玉祥、季羡林等近现代和当代一些名人赞扬武训行乞办义学的精神而作的题词。碑廊两侧分别是“高歌台”(又称“嘤鸣台”)和“武训魂”亭。“高歌台”是一座梅花型全石结构建筑,主体是武训身背褡裢、手持铜勺的塑像,整个台体共分二层,上层是大力弘扬武训精神的郭沫若、陶行知、冯玉祥、何思源等四位先生的竖碑,下层是赵丹、李士钊、孙之俊、孙瑜等四位先生的卧碑。“武训魂”是一个八角形全石结构的纪念亭,中间由莲花托起八通碑。该碑的八角,由八块青石组成,上面记有66首武训乞讨兴学过程中随口吟唱的诗歌。亭前石碑上的“武训魂”三字由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所题。武训墓位于纪念堂的后面,武训墓由一座正方形的水泥台和一个扣在地面的半球状水泥建筑物构成,墓前有碑,碑文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徐运北题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