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沿运河而南下,微山湖是必经之地,他的龙舟曾在夏镇运河抛锚小驻。微山岛,因孔子先人微子得名,微山湖、微山县则因微山岛而得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县时,国务院领导人特意说明“微山湖的水面都归微山县管辖”,使微山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县包住了一个大湖。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地连鲁苏两省,襟泰峄而肘芒砀,怀泗运而姻淮河。最早现于元代,由黄河决溢催生;大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相接的湖泊组成,又称南四湖。她南北狭长120多公里,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冬日的微山湖,素雅沉静,空旷辽阔。而初见到此景的人恐怕不会想到,上个世纪末,这里饱受污染困扰,湖周围53条像蜘蛛网一样的河流注入,几乎全是劣V类水,各类不计环保代价的工厂曾经让这个“日出斗金”的北方水乡鱼虾绝迹。
“我们不怕天灾,就怕人祸。”微山县微山岛乡万庄村渔民殷延品说,“有一年天大旱,湖都干了,在湖底跑拖拉机,可是来年一下雨,湖里照样有鱼有虾有草。但污水一来,微山湖就臭了。”
“10年前我来这里,湖水是褐色的,湖面漂浮着白色泡沫,就等于是个COD浓度高达数千mg/L的污水库。”今年7月,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再次视察湖区时,对2002年南四湖的情景记忆犹新。
正是在2002年,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启动,微山湖成为这条调水线路上重要的调蓄水库,那么,湖区水质必须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削减污染负荷80%以上,这一度被视为流域污染治理的“世界第一难”。
面对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治污新路径,结合微山湖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出“治用保”流域治污模式。“‘治’是污染治理,削减污染负荷;‘用’指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保’为生态保护,增加环境承载力,即:目标总量+‘保’增加量=点源+面源+背景值+安全余量—‘用’减排量。”张波解释。
首先关停流域所有重污染企业,同时在入湖河流两岸和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修复湖滨生态系统,发挥湿地的水质自净能力。通过对湿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探索出既能保护湿地又能增加渔民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生态渔业。2000年以来,在南四湖流域内GDP年均增长率13.9%的背景下,COD和氨氮浓度年均分别下降16%和22%。微山县GDP从2000年的40.63亿增长为2010年的243.7亿,增长了5倍。“两位数经济增长的同时,两位数的环保污染指数下降,就是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也会肃然起敬的。”张波如是说。
如今的微山湖,湖水质量总体稳定在Ⅲ类水质,周边湿地已经达到15万亩,并重现了多年绝迹的银鱼和大银鱼等鱼类。与多数湖泊不同,相比10年前,微山湖的面积还扩大了。10年治污,成功扭转了微山湖生态恶化的局面,惠及了世代生活在湖区的百姓。
桑田变沧海
微山湖世人皆知,但悠悠历史赋予了微山湖多少深邃的文化底蕴,却鲜为人知。
早在大汶口文化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微山县城北十余公里处的尹洼大汶口时代文化遗址,两城乡南薄梁村西的堂台商代文化遗址,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在微山湖的东北岸,还坐落着人类始祖——伏羲的古庙。
史载两千八百多年前,殷商将亡,周欲代之。目睹商纣王残暴荒淫、不行仁政、囚箕子、剖比干的行径,其庶兄殷启屡谏不听,只好隐居封地微,他被称为殷微。周公旦平定不虞武庚反判后,封殷微启为宋国公,史称微子。周允宋国以客君相待,可见殷微子人品极高,倍受推崇。因此,微子死后,被准葬于宋国留邑(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凤凰山之上,称微子山(即今微山岛上)。微子由此被宋国子孙尊为始祖。后繁衍出殷、宋、孔、目、墨、华、仲等四十八姓氏后代。除殷姓外,像孔子、宋襄公、目夷、墨子、华佗、仲子等历史名人均为其后裔。上述姓氏均有史可考。如今,微山殷宋两姓还互为至亲。
距微子墓南1.5公里处,建有汉高祖刘邦著名谋臣张良之墓,墓前原有“透亮碑”和“松抱碑”,是微山岛的两奇观。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命张良选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我和帝初见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作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其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然而,地壳变化造成的低洼地势是古留城致命的先天不足,导致水害频发。后来黄河泛滥更使古留城犹如雪上加霜,屡遭灭顶之灾,千年里如是往复多次,使古留城周围形成大片湿地、沼泽和几十处小型湖泊。至明朝,黄河不断决口,大水频繁扫荡古留城,终于在万历年间,又一次决口的黄河夺泗入淮,从此古留城被彻底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古留城谢幕,桑田变“沧海”,现在的微山湖也就基本形成了。
微山湖形成后,便有人从事水产捕捞业,遂成为渔民,形成连家船渔民(纯渔民)和专业渔民(湖民)两种。连家船渔民以湖为基地,随风飘荡,以船为家。微山湖上有多少连家船,没人说得清楚。如今,随着生活的富裕,连家船的小木船换成了水泥船和钢板船,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湖上交通线掩护刘少奇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上活跃着一支支土生土长的抗日力量——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和运河支队。现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纪念碑就坐落在微山岛上。
1942年,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分割蚕食下,鲁南根据地被严重压缩,交通线被切断。紧要关头,鲁南军区指示铁道游击队:开辟湖上交通线,护送领导干部安全跨越津浦路,通过微山湖。刘少奇便是铁道游击队护送的我党第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1942年7月的一天,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政委杜季伟接到了军区司令部的指示:护送中央首长刘少奇同志安全跨过津浦铁路和微山湖,绝对不能出半点纰漏。当时从滨海去鲁西几百里路程,刘少奇一行晓宿夜行,沿途绕过多处日伪封锁线、敌据点,跨越台枣铁路线,经过两夜兼程,抵达铁道游击队的活动区小北庄。
小北庄在津浦铁路东侧,离敌人据点很近。为防意外,刘金山买通了据点里的伪军小队长,并作了周密安排。当晚我铁道游击队员王志胜等人穿上伪军服装,站在据点周围发信号。刘金山看到暗号后,便率领短枪队掩护刘少奇朝铁路方向走来。这时,正南方有几道白光闪过,接着传来“突突”的车响,原来日军的巡路车从沙沟方向开过来了。刘金山立即命令大家隐蔽到路边一条干沙河。在这紧急关头,一头骡子惊了,跳起来又掉进堑壕里。刘大队长猛地跳起,用力将骡子推上来,牵到崖头后面。刚隐蔽妥当,日军的摩托车就开过来了,特务队长松尾望着道边的伪军问:“八路的有?”伪军小队长回答:“报告太君,八路的没有!”松尾拍了拍伪军小队长的肩膀满意地说:“好的,好的!”跳上车,向临城方向开去了。
日军的巡逻队走后,大家又掩护刘少奇穿过铁路桥洞,顺利抵达微山湖畔。这时,微湖大队队长张新华早已奉命来到湖边,小船像离弦之箭,沿王鲁河穿芦苇荡,飞驶湖心,一个小时后,到达我小根据地——大捐村。刘少奇一行住在渔民王钦田的大船上。那天晚上,刘少奇伏在船舱的油灯下,埋头翻阅和批改文件直到深夜。
1942年8月中旬,刘少奇离开湖西地区,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边区,于12月顺利抵达延安。他还专门给铁道游击队写来感谢信。
从1942年春到1943年底,铁道游击队还先后护送了陈毅、朱瑞、肖华、陈光等领导干部及其他数百名干部,保证了交通线的通畅。
一升一降中的大学问
微山煤资源蕴藏富达127亿吨,为全国重点煤炭基地之一,再挖100年也不会枯竭。稀土储量1275万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的典型氟碳铈镧矿。“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高效利用资源;转型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新生;转型不是盲目舍近求远,而是持续发展的远谋近施。”秉承着科学持续发展的理念,微山县做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为此,微山放慢了煤的开采步伐,而是深化煤、电、化、路、港、航类产能转化。抓经济增长,促能耗下降,一升一降中有大学问。
既然以湖战略立县,依湖而生存,微山湖就是微山人民的“生命之湖”。目前微山湖有鱼、虾、蟹、鳖、莲、菱、芡等水资源78种,水生植物74种,木本植物56种,鸟类196种,浮游动植物364种。尤以微湖的中华甲鱼、中华圆田螺、四鼻孔鲤鱼、绒螯蟹、麻鸭、乌鳢、米虾、水貂和无铅松花蛋等最负盛名。同时,,微山投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的微山湖湿地公园,将成为亚洲最大湿地公园。这将不断提升微山湖旅游知名度,也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