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齐风鲁韵

齐鲁士民的三次南迁

2012-08-14 08:37: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李金科

  

  李清照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士民曾三次大规模南迁。中原士民的南迁,直接改变了原来的历史格局,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迁的中原士民有许多来自齐鲁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家族与名流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文治武功、妙笔华章,不仅让齐鲁增辉,更让华夏添彩。

  西晋末年,藩王争权,“八王之乱”前后达16年之久,永嘉五年(311年)匈奴人攻破晋都洛阳,俘获晋怀帝,并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及至建兴四年(316),匈奴陷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永嘉之乱后,中原丧乱,殆无宁土,于是中原士族百姓或结坞自保,或北走辽西,或西奔张凉,而尤以南渡江左者最多,身处战乱的齐鲁士民也纷纷加入南迁之列。《晋书·王导传》云:“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儒林传》载:“徐邈,东莞姑幕(今安丘西南)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永嘉南渡群体多为世族,郡望之多首推齐鲁,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高密郑氏与侍其氏、泰山羊氏、鲁国孔氏、平昌孟氏与伏氏、姑幕徐氏、琅琊颜氏与诸葛氏、高平金乡郗氏与檀氏、东莞莒县刘氏与臧氏、东海郯县徐氏、清河东武城崔氏、济阴卞氏、平原刘氏……门第之多,举不胜数。 

  永嘉南渡世族首推琅琊王氏,王、谢、袁、萧并称南渡四大侨姓,尤以王姓为高。“旧时王谢堂前燕”、“南渡衣冠少王导”,从唐宋文人的诗篇里,我们依然能看到后人对王家门第的敬仰与向往。东晋开国宰相王导是琅琊王氏的杰出代表,他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立下不世功勋,其后裔及族人继先祖功业,出将入相,彪炳史册者灿若繁星。据史书记载,从东晋开国,至陈朝亡殁,琅琊王氏任宰相者竟达数十位,先后出过8位皇后,20多位驸马,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艺术更是冠绝海内,正如南朝沈约所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天下第一望族”的美誉,琅琊王氏当之无愧。

  兰陵萧氏紧步琅琊王氏后尘,成为永嘉南渡四大侨姓之一。兰陵萧氏在东晋并非高门,刘宋时以军功起家。刘宋以后,出身于兰陵萧氏的萧道成建立齐朝,萧衍开创梁朝,将萧氏抬入高门望族。高平金乡郗氏亦为南渡望族,西晋末年,郗鉴随司马氏南渡,官至车骑大将军、太尉,封南昌郡公。其子郗愔官拜司空,次子郗昙任东晋北中郎将、领徐兖二州刺史;其孙郗超曾任东晋中书侍郎。琅琊颜氏、平昌孟氏、姑幕徐氏、东莞莒县刘氏等众多的南渡世族也都冠带蝉联、名家辈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刘勰,原籍东莞莒县,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原籍东海郯县的徐陵,为南朝著名诗人,与庾信并称“徐庾”,与北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他编纂的《玉台新咏》为后世留下了《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诸多千古名作。

  安史之乱后,促发了唐末的黄巢起义。不久,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长期的战乱促成了人口大规模流亡,中原士民由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大量的山东士民迁居南方。 

  中原士民一路随玄宗入蜀,一路远避东南。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永王东巡歌》诗中形象描绘了当时乱民逃难的情景,“三川之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动荡的时期,“五十年来二百姓,不君不臣亦为民”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旧唐书·秦宗权传》载:“西至关内,东至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蓁蔽野。”由此造成大量山东人口流寓江南。如朱温篡唐,青州人朱尊度南渡,寓居潭州;唐末鲁郡人戴芳迁居苏州华亭,北海人戚高迁居越州诸暨,青州人潘义绯,五代时迁居越州新昌。

  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中的吴、南唐地跨江淮富庶之地,前后蜀坐拥天府之利,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不少山东籍士民投奔于此。青州北海人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史虚白,字畏名,世家齐鲁,中原丧乱,与韩熙载归吴,劝李昇以江淮定大业,后隐居不仕。山东道士王栖霞,唐末南渡,李昇辅吴时招至金陵,南唐初年加金印紫授,赐号“元博大师”。临淄人张道古,字子美,唐景福中擢进士第,官右拾遗,以直谏谪施州司户,后入蜀,前蜀王建召为武司郎中。 

  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随后,康王赵构改元建炎,南逃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诸多的中原士民如永嘉南渡一样纷纷随宋室南迁,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中国由此开始了第三次南迁移民潮。

  从北宋末年至宋金对峙乃至元朝入主中原,山东地区的南迁移民潮一直未间断,特别是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山东地处北方主战场,长期备受战争痛苦,大量的人口迁居南方。

  山东地区宋末南渡群体有不少出身于当地的世家望族,如高密綦氏、诸城赵氏、巨野晁氏、曲阜孔氏、安丘周氏等。建炎年间,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随驾南渡,其后奉旨在浙江衢州兴建家庙,不再回归曲阜,子孙世袭爵号,是为孔氏南宗。北宋亡后,清代著名词人李清照随丈夫诸城人赵明诚一家南迁,李清照流落浙江一带,赵明诚兄弟及侄辈南渡后,多为显宦。巨野晁氏为宋代山东巨族,族人登科及第者众多,孕育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以及晁端礼、晁冲之、晁说之等众多文学名流。宋南渡后,晁氏族人散居川、蜀、赣、浙等地,后裔均为衣冠名族。

  靖康以后的南渡文人群体中,山东人毫不逊色,李清照的词作、綦崇礼的骈文、赵明诚的金石学都显闻于后世。李清照的济南同乡、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虽然生于北宋灭亡13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但他与千千万万留居北方的汉人一样,时刻盼望恢复故国,年少时就组织义军抗金,后收拢义军万余人投归南宋。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道出了多少山东子弟的赤胆忠心和报国情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