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大众网(wwww.dzwww.com) 承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齐风鲁韵

菏泽城西的黄巢点将台

2012-05-08 08:18: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石奇亭

  □ 石奇亭

  在菏泽城西,有一座高大的土堌堆——曹州点将台,菏泽人称它为黄巢点将台。点将台呈方形,高约四五米,广十数米,北和西北丈许有合抱粗大树若干。

  被称为黄巢点将台的地方,国内不下八九处,广东、福建有,河南、陕西有,山东有,河北也有。外省这些地名的来历,多是当年黄巢军驻扎发兵的地方,惟独曹州点将台既是黄巢在这里发起起义,又曾在这里驻扎发兵。

  相传黄巢先后五次在这里点将。黄巢生于曹州冤句,也就是现在的菏泽。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黄巢领导起义军南征北伐,东进西杀,几度兴衰起浮,最终夺取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随后又丧失了政权,兵败于泰山脚下。大齐政权就此画上了句号。黄巢作为一个叱咤风云、建立大齐王朝的人物,给后人留下诸多悬疑。黄巢点将台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是黄巢点将台么?菏泽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荣海生认为,民间传说是可信的。史无记载,主要缘于三个方面。一是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可靠史料少。二是从黄巢起义开始到北宋建立,持续的战争几乎每天都有发生,所到之处,典籍多被焚烧,墓葬也多被挖掘。黄巢起义失败后,无赖出身的朱温挟持皇帝迁都,将长安夷为平地,致“向时遗籍,尺简无存”。而历史上,汴州、曹州、濮州等地都曾多次被黄河淹没城圮后重建,其他的小城镇和村庄就更不用说了。三是官方和民间两种不同的观念,以及唐末政治的混乱,也造成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的不一致。更何况在历代当政者眼里,黄巢是流寇,谁还为他树碑修志呢。    

  在黄巢点将台的东南角,立有一块石碑,碑记详细记录了这个堌堆的由来。这里原是明朝修建的一个教武场,清光绪六年叶道源撰修的《新修菏泽县志》载:“城西三里许有高阜名凤嘴山,正德间副使吴学命义官董懋筑台,高一丈,广四亩,演武厅三楹,置地三顷为教场,台左有旗帜庙……”菏泽城于北魏488年始建,隋末唐初因战乱而废,金大定年间曹州府迁居于此,“其时有无城堑旧志无传焉”。南宋时黄河泛滥,大水平地逾丈,城圮于水。明洪武时黄河水患又废城址。其间还多次历经战火、建制废兴,现之地貌与唐之地貌已面目全非,地方史志也多遗失。对于黄巢点将一说,则无一字记录。

  那么,这里是如何和黄巢扯上关系的呢?荣海生说,从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至884年失败的近10年时间里,黄巢在南征北伐中,曾经有五次兵临家乡菏泽。当时的凤嘴山高高隆起,适宜于点将发兵。第一次,875年6月,黄巢在冤句起兵后,他带领几千人马迅速往东北方向行军与王仙芝的队伍会合,途经了现在的点将台这个地方。第二次,在蕲州王仙芝欲投降朝廷,黄巢与王仙芝分裂。一路北上的黄巢率军智取郓州(东平)。之后,受到唐朝大军的合围,被迫再次南下,877年6月,在准备攻打唐朝大将宋威镇守的曹州前,曾驻兵于此。随后,王仙芝、黄巢合兵攻打宋州,没能攻下。王仙芝撤回湖北境内,一路向南挺进的黄巢,遭到了唐朝大将张自勉的迎头痛击,调头急行军到了琅琊,后又转战向西到了考城,即现在的兰考,接着向北占据了曹州,途经这里向北到达濮州,这是黄巢第三次在这里点将发兵。879年闰十月,自号冲天大将军的黄巢率百万大军北伐。880年9月,黄巢北渡淮河,分兵多路进取洛阳,黄巢第四次与这里“结缘”。884年,一路败退的大齐皇帝黄巢,被李克用的沙陀兵一路追击到了曹州境内。此时的黄巢,一如当年的西楚霸王,倍感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于是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次点将散兵。由此,后人就把凤嘴山改名为黄巢点将台了。

相关新闻